行业新闻
当前位置:主页 > 古董鉴赏 > 行业新闻 >

1924年,郭葆昌进了一趟古董店,次日带了两箱黄金来到日本银行

关键词:行业新闻

日期:2022-12-23 12:18作者:admin
我要分享

  1924年,郭葆昌漫步在故宫前的琉璃厂,一转头,只见古董店的主人不停地向他眨眼示意,他赶紧走进店里。店主人立刻关上了门。过了很长时间,郭宝昌满脸激动地走出了商店。第二天,郭葆昌手提两个行李箱,来到日本银行,一言不发地将行李箱打开,里面竟是满满整箱金条。

  郭葆昌,听起来似乎是个陌生的名字。然而,他却是一位与张伯驹齐名的收藏大家。在国力微弱的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,郭葆昌用自己的财力、物力抢下了不少差点被列强强占的国宝文物,用另一种方式维护中国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。他本人的经历也是非常精彩的。

  郭葆昌出生在我国的河北地区,家庭条件非常普通。尽管他天资聪颖,在读书时成绩非常好,却由于家庭的经济情况,被迫早早辍学,来到京城的琉璃厂古玩店做学徒。郭葆昌在那里努力学习,为人上进,逐渐从师傅那里掌握了大量古董鉴定、古董收藏的知识,并且加以实践,一时间,成了小有名气的古董鉴真师。

  渐渐地,郭葆昌开始尝试自己开办古玩店,他将从原先店中学到的古董知识和经营策略学以致用,得到了很好的效果。然而,郭葆昌也没有忘本,他时不时地回到原来的古玩店中给师傅帮忙。有一次,店里接了一个大单子,慈禧眼前的大红人袁世凯,在他们的古玩店中订购了一幅四扇挂屏,需要有人前往袁府安装布置。这样重要的任务自然交给了店里最机灵的学徒郭葆昌。

  前来查看屏风效果的袁世凯一眼看中了郭葆昌,认为他做人机灵,办事靠谱,便开口向古玩店要下了郭葆昌。就这样,郭葆昌开始成为了袁府中人,亦步亦趋地跟随袁世凯。他非常擅长看人眼色,思路活络,因此很得袁世凯的欢心。例如,袁世凯每餐必食大蒜,但却不希望别人看到餐桌上出现大蒜,怎么办呢?众人犯难时,郭葆昌献出一计:将蒜捣碎,蒜汁装入精巧的茶盏之中,再命人奉上,这使得袁世凯大为赞赏,也更为欣赏郭葆昌。

  后来,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,当上了民国大总统,郭葆昌也跟随袁世凯来到了总统府,开始时,郭葆昌只管做一些账房先生的工作,后来慢慢变成了袁府的大管家,对袁府的一应支出进行详细的管理。

  袁世凯做了大总统还不满足,不久之后,他就开始策划复辟帝制了。这时的袁世凯在慈禧旧办公处办公,名为居仁堂。为了进一步加快称帝过程,袁世凯决定烧制居仁堂的“御瓷”。自然而然的,这项需要鉴赏力的任务落在了古玩铺出生的郭葆昌身上。

  事实上,郭葆昌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,他花重金请来原御器厂的名手,选用优质瓷土、彩料、燃料,仿制官窑粉彩瓷器进行炼制,每个步骤他都亲自过目、监督,最终烧成了四万件精妙绝伦的瓷器,其中,“洪宪御瓷更是被收藏界视作“中国瓷业史上仅有的一朵复兴之花”,价值连城。

  郭葆昌监制的瓷器还有很多,都是精美非常的名品,他也因此聚了不少财,从家境贫寒的店铺学徒一跃成为富甲一方的有钱人,由于他本人的爱好,郭葆昌的家中收藏了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和字画。许多人因此诟病郭葆昌发国难财,在替卖国贼袁世凯跑腿、为虎作孽的同时饱中私囊,人格低劣。

  事实上,郭葆昌却是不算传统意义上的“好人”,发财后,他先后娶过很多位姨太太。晚年时,年近花甲的他竟纳了一位16岁的妙龄少女为妾,郭葆昌脾气古怪,这名姑娘的生活也因此十分压抑。不过,郭葆昌并不伪善,也从未以视钱财如粪土自居,物质富足的他,甚至用这些钱保护了我国的文物,以另一种方式为我国反抗列强做出贡献。

  郭葆昌从事过一段时间的中外名瓷交易,然而,他卖给外国人的瓷器中,虽有正品,更多的却是赝品。他时常煞有介事地端坐在一把太师椅上,仔细端详一个赝品瓷器,然后一口咬定这是正品,从而从洋人那儿敲一大笔钱。然而,他的准则是不骗中国人,郭葆昌曾说过:“赚钱要赚洋人的钱,不能 ‘坑’中国人。”

  郭葆昌去世之后,他立下遗嘱,要把自己的收藏全数捐给故宫,供后世的人观赏,除去名贵古老的精美瓷器,还包括不少名人字画,例如王殉的《伯远帖》和王献之的《中秋帖》。

  我们可以说郭葆昌是一个攀炎附势、唯利是图的投机家,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品味高雅的鉴赏家;可以说他是一个封建的旧社会的人,也可以说他是一个无私的慈善家。人本就是多面的,郭葆昌更是一个被历史与社会切割成无数个小面的人,他身上的每一面,都折射出不同的人性光辉,或是弱点,实在是耐人寻味。

  举报/反馈